联系人:梁小姐
18929572631

土木工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程资讯 > 土木工程

建筑3D打印工艺流程及市场现状分析 - 建筑设计知识 - 广东抗震支架厂家

 一、建筑3D打印工艺流程分析

3D打印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快速成型新制造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将打印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其具有数字化、智能化、机械自动化等特点。

建筑3D打印其本质上是综合利用管理、材料、计算机与机械等工程技术的特定组合完成工程建造的技术。在建筑功能化、结构造型复杂化、规模扩大化的建筑要求下,传统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是难以满足和实现的。与传统建筑业相比,3D打印技术可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效率,缩短了生产建设周期,同时在建造过程中防止了环境的大面积破坏。

二、中国建筑3D打印产业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艺术创作、建筑设计、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新兴技术。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达到157.5亿元,同比增长31.1%;预计2020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达到208亿元。

从下游应用行业来看,目前工业中使用3D打印最多的行业是汽车工业,占比为16.4%。消费领域/电子领域和航空航天则紧随其后,分别为15.4%和14.7%。其中建筑建材行业在3D打印下游应用中占比4.7%。

混凝土作为最大宗的建筑材料,为国计民生作出卓越贡献,然而混凝土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污染、高能耗已成为传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重大阻碍。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3D打印技术颠覆了传统生产模式,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

3D打印过程为增材制造,成型无需模板、绿色环保、灵活高效,为混凝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3D打印混凝土自被报道以来,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专利申请热情,继2013年由国外“D-Shape”打印出首栋建筑后。中国于2014年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了混凝土建筑,国内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专利的申请于2017-2020年大幅上升,截至2020年我国3D打印混凝土专利公开量为34件,申请量为30件。

粤ICP备2022018366号-1 粤公网安备44011302004693号 广东固稳科技有限公司 www.gdgoov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