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7月15日发布《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此标准于2022年01月01日生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5002-2021,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本规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附件: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2.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4月9日
根据要求,《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条文被废止:新规目录如下其中与《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相关的有以下几条:《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解读,抗震支架规范是降低了要求吗?
对新规和机电抗震相关的以下这几条条文的理解如下:
1.0.2 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市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必须执行本规范解读:本次改版增加了市政工程这块的抗震设防、工程项目新增了勘察和维护都必须执行新的标准,跟之前的标准相比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范围更广了。5.1.12 建筑物的非结构构件及附属机电设备,其自身及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防
解读:建筑物的非承重墙体、附属机电设备比如风机系统等应该进行抗震设防。5.1.16 建筑物附属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致使其功能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设防地震下需要连续工作的附属设备,应设置在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较小的部位解读:对抗震支架等抗震设施的设置部位进行了要求,要求不应设置在可能致使其功能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例如非承重墙体),设防地震下需要连续工作的附属设备(例如风机)等,应设置在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较小的部位(如梁柱等不易震动晃动的结构体)等。5.1.17 管道、电缆、通风管和设备的洞口设置,应减少对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削弱;洞口边缘应有补强措施。管道和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以满足相对位移的需要
解读:在管道、电缆、通风管和设备的洞口边缘应有补强措施,如增设承重结构体,可以减少在此类部位附近抗震支架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管道和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可以在地震时承受更大的地震力。5.1.18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基座或支架,以及相关连接件和锚固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应能将设备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传递到建筑结构上
建筑结构中,用以固定建筑附属机电设备预埋件、锚固件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承受附属机电设备传给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解读:对于抗震措施连接生根的要求更加严格,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加强措施,相关连接件和锚固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承受附属机电设备传给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总结
本次住建部发布的新规对建筑中哪些要做抗震设防,抗震设防做在哪,怎么做,进行了更全面更严格的要求,有利于抗震支架行业更加规范的发展!
原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的公告
为什么要设置抗震支架?
2015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实施国家标准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抗震支吊架的设计与使用。该标准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在此日期后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考虑抗震支架的应用和设计了。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建筑给水、供暖通风与空调、电 、燃 、消防等。
在《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中明确指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重点来了:
第三十六条 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
第三十八条 非常明确规定了建设工程各相关部门的责任
如果你是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责。
如果你是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并对抗震设计的质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准确性负责。
如果你是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选用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如果你是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国家对于抗震设防是不是太过敏了???
答案当然是:“NO!”
“Why?”
法规 条就说明:“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再看下我国的地震概况:我国是个多地震且灾害严重的国家。据20世纪资料的统计:我国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的33%,平均每年7级以上地震1次,6级以上地震6次,5级以上地震30次,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为110万人,其中我国就占55万人之多,为全球的一半。因此粗略地说,我国的国土面积占全球的1/14,人口占1/4,地震占1/3,地震灾害占1/2。
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实际上就是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能力。1、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目标。我国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要求建设工程在常遇的小震下,基本无损,无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在难得一遇的中震下,经修理仍可继续使用;而在不大可能遭遇的特大地震下,可容许工程破坏,但仍不倒塌,以保证人身安全,地震后此工程报废。
2、我国采用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来表征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根据《防震减灾法》等法规的规定, 先由地震部门确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然后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 后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抗震支架系统在建筑物抗震设防中的重要作用:
抗震支架系统作为建筑物抗震设防的一部分,其作用是通过科学的计算,在综合震级与能量的关系、各地区地震烈度的影响等各方面因素,使得设置有抗震支架系统的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防止各类设备、管线、油 管道等发生倾倒、破坏之后发生如煤 泄漏、电力破损、燃 火灾等严重的次生灾害,为人民群众有效逃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什么是抗震支架?
抗震支架是用于支承水管、风管、桥架等机电管线设备并提供抗震支撑的支吊架产品。依据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其定义是:“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有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均应采用成品构件,除C型槽钢、全螺纹吊杆可以进行现场切断外,不得对其它产品进行现场工作。鉴于在以往的工程项目中,有施工单位直接采用角铁、长螺杆等现场拼凑成所谓的“抗震支吊架”。“抗震支吊架” 荷载不清楚,也没经过第三方验证,节点荷载没有进行验算等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此条中明确规定,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均应采用成品构件。
优良的抗震支架产品不但要求产品本身的工艺水平、材质等必须优于或具备国家标准,还依托于先进的现代化电脑运算及深化设计。
广东固稳抗震支架制造有限公司依托国际先进技术支持,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工艺、优化设计及安装指导各方面严格要求,为各大建筑商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国家和社会打造更稳固的城市而努力!
做抗震支吊架行业,免不了就要接触到C型钢的镀锌问题,今天小编就来总结下抗震支架关于镀锌的这些点。
锌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标准电极电位为一0.76V。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溶于酸又易溶于碱。锌在干燥的空 中几乎不发生变化。但在潮湿的大 中能与空 中的 、二氧化硫及氧 发生反应。当锌镀层经铬酸盐钝化之后,其耐蚀性可提高6—8倍。所以所有的镀锌层都要经过钝化处理以提高抗蚀性能。
钢铁件表面镀上一层锌层后,可保护钢铁基体不受腐蚀。因为相对于钢铁而言,锌的电位要比钢铁的电位负。镀锌层属于阳极性镀层。因此,镀锌层的抗蚀性能主要决定于钝化膜的类型和镀锌层的厚度。
与其他镀层相比,镀锌层的成本低,抗蚀性能好。
镀锌工艺有哪几种?如何选择? 镀锌工艺主要有热镀锌和冷镀锌两类。冷镀锌又称电镀锌。
热镀将经过表面处理的钢或铸铁件浸入高温熔融的锌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锌和锌—铁合金镀层的工艺过程。
冷镀也叫电镀,是用化学里的置换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将金属表面的金属元素置换成锌,形成镀层,锌层厚度一般不超过10微米。
这里主要讨论电镀锌。电镀锌种类繁多,五花八门。
但从镀锌镀液的pH值上分,主要有两大类:
碱性镀锌和酸性镀锌。
碱性镀锌工艺是指镀液的pH值是碱性。但因络合剂不同,分为氰化物镀锌和锌酸盐镀锌两种。
氰化物镀锌是个很古老的镀种。镀液中主要有三种成分:主盐氧化锌,络合剂氰化钠和导电盐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早期的氰化镀锌溶液中是没有光亮剂的。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又在氰化镀锌溶液中加入了起光亮作用的光亮剂。氰化镀锌工艺稳定,镀层细致。镀液分散能力好。根据氰化钠含量的多少不同,又分为高氰,中氰和低氰镀锌三种。氰化镀锌的 缺点是毒性太大,对环境危害严重。
锌酸盐镀锌是近30年来发展较快的镀锌工艺。它的主要成分是主盐氧化锌,络合剂兼导电盐氢氧化钠(俗称火碱)。为了获得细致的分散能力好的光亮镀层,还要加入光亮剂。国内锌酸盐镀锌的主要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的大搞无氰镀锌年代, 的DPE镀锌工艺和DE镀锌工艺一直使用到现在。这种工艺虽然比不上氰化镀锌工艺的稳定、细致。但它的 优点是无氰。对环境的危害要小的多。现在锌酸盐镀锌有了新的发展,起泡和脆性等缺陷得到了克服,分散能力大为为改进,可以和氰化镀锌比美。酸性镀锌镀液的pH值在4—6。20世纪7D年代大搞无氰镀锌的 个成果便是无氰氯化铵镀锌。与锌酸盐碱性镀锌并驾齐驱。它以氯化锌为主盐,氯化铵为络合剂及导电盐。柠檬酸,氨三乙酸为辅助络合剂。聚乙二醇和硫脲作镀层细化剂。从这种镀液中获得的镀层细致,分散能力好。镀液毒性小。但缺点主要是镀液不稳定,散发出来的氯化铵 体对电镀设备腐蚀性很大。+电流效率也较低。、对杂质敏感性强。工作温度范围窄。现已基本上被氯化钾镀锌工艺所淘汰。
氯化钾(或氯化钠)镀锌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无氰镀锌工艺。 它主要成分为:氯化锌为主盐,一般使用含量为70~909/L。氯化钾作导电盐,使用含量从140—2809/L不等,根据不同需求可任意调整。硼酸作pH值缓冲剂,以稳定pH值在4.6—5.4之间。由于这种镀液是在室温条件下工作,硼酸的溶解度不高,一般含量控制在25。309/L。
单独靠这三种成分是镀不出合格锌镀层来的。还要加入一些添加剂才能获得光亮、细致的镀锌层来。
氯化钾镀锌的优点是镀液稳定、镀层光亮细致且成本低、电流效率高、无毒。缺点是镀液的分散能力比碱性镀锌稍差,镀层的脆性也较大。尽管如此,氯化钾镀锌一面世,立刻普遍受到欢迎。发展十分迅速,已占据镀锌的半壁江山。
从市场上看,目前镀锌工艺主要是两个镀种:碱性锌酸盐镀锌和酸性氯化钾镀锌。其他镀锌工艺均已相形见拙,缓慢退出历史舞台。
酸性镀锌工艺中还有一种硫酸盐镀锌工艺。它的主要成分是主盐硫酸锌。含量在250—5009/L之间。明矾或硫酸铝作导电盐。含量在30.509tL之间。导电盐也有加入硫酸钠或氯化铵的。除了上述几种外,还要加入一些添加剂,作用是使镀层细致。 早是采用糊精或树胶,后来发明了一些专用光亮剂使镀层更加光亮细致。
硫酸盐镀锌的 优点是可使用较大电流密度(1.5A/din2),镀速快。但缺点是镀液的分散能力很差,不宜用来镀较复杂工件。
由于它的特殊性,硫酸盐镀锌主要用在镀铁丝、钢带、钢板等形状简单,连续化生产性强的行业。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镀锌工艺外,还有焦磷酸盐镀锌、氟硼酸盐镀锌、羧酸盐镀锌等工艺,但应用不多,不再介绍。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锌层重量标准是多少?在GB/T 2518-2008镀锌钢板国家标准里,对于镀锌层是有明确的规定的, 低不少于80克/平方米,在设计图纸里标注为Z80,有些工程对耐腐蚀性能有更高要求的,会要求120克、275克甚至500克每平方米,像华为E2C项目、深圳地铁9号线项目等,都是设计的高锌层铁皮,所以具体选用的镀锌层厚度要按图纸设计要求。
在具体现场检测时,我们一般是选用涂层测厚仪(铁基探头的)来测量镀锌层的厚度, 这个80克是指板材双面锌层之和达到80克。
镀锌厚度测量,一般是每一种规格的板抽3块,在镀锌钢板上面积不大于1cm²的考察面正反面各做3次镀锌厚度测量,所得的测量平均值为局部镀锌厚度,在该钢板上测出的5次局部镀锌厚度的平均值为其平均镀锌厚度。涂层测厚仪测出的结果是厚度,单位是µm,镀锌层重量=厚度×7.14。这个厚度的单位用µm,得出的重量的单位就是克,实际上这个7.14就是锌的密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