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抗震支架设计说明及大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经抗震加固后的建筑给水 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燃 、热力、电力、通讯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机电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公告:批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981-2014,自2015年8月1日期实施。 建筑机电抗震系统的组成包括立管管束、钢梁及檩条夹钳、环状管吊、防震斜撑系统、防震钢吊件与支撑等等。 在中国,建筑物及其附属结构的防震抗震已经刻不容缓,对建筑机电抗震设计须迅速提高认识,这对于建筑物的抗震减灾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水管抗震支架示意图参考规范: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参考图集:16D707-1《 建筑电 设施抗震安装》。
暖通专业
为防止地震时风管系统及空调管道系统失效及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及5.1.4条为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所有直径大于0.7m的圆形风管系统;所有截面积大于0.38m2的矩形风管;大于DN65的所有空调水管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风管的侧向支撑 间距9米,纵向支撑 间距18米,(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 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
风管抗震支架现场图片安装示意图如下:
矩形风管双侧向支撑
矩形风管双向支撑矩形风管双侧向支撑(钢结构)
矩形风管双向支撑(钢结构)
前言马克思在《资本论》说过: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 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 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机电抗震支架的利益之争从未消停过
安装江湖中厂家和建设者之间的博弈再起风波
惊人的利润让厂家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让一些学者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论文标准
让多少甲方乙方欲哭无泪
让多少监督监理狐假虎威
抗震支架,本来不错的东西被搞得怨声载道
工程抗震支吊架售价超过机电工程造价的屡见不鲜
你能开奔驰用八个 囊当然 好,我开五菱mini的没有 囊就不让上路?
从不做抗震支架可能犯罪(点击进入链接)
到现在抗震支架加工厂家遍地开花,鱼龙混杂
从300%的利润到回归市场竞争
从立法立威到取消条文
抗震支架终于要高高在上的神坛到下凡人间
厂家终于要咽下自己酿酒的苦酒
但是,不要可怜他们,想想当初他们高高在上的嘴脸和暴利
书归正传2022年1月1日开始《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将正式执行,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第1.0.2、1.0.4、3.1.1、3.3.1、3.3.2、3.4.1、3.5.2、3.7.1、3.7.4、3.9.1、3.9.2、3.9.4、3.9.6、4.1.6、4.1.8、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2.5、5.4.1、5.4.2、5.4.3、6.1.2、6.3.3、6.3.7、6.4.3、7.1.2、7.1.5、7.1.8、7.2.4、7.2.6、7.3.1、7.3.3、7.3.5、7.3.6、7.3.8、7.4.1、7.4.4、7.5.7、7.5.8、8.1.3、8.3.1、8.3.6、8.4.1、8.4.2、8.5.1、10.1.3、10.1.12、10.1.15、12.1.5、12.2.1、12.2.9条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1.0.3、3.0.2、3.0.3条3.《室外给水 水和燃 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第1.0.3、3.4.4、3.4.5、3.6.2、3.6.3、4.1.1、4.1.4、4.2.2、4.2.5、5.1.1、5.1.4、5.1.10、5.1.11、5.4.1、5.4.2、5.5.2、5.5.3、5.5.4、6.1.2、6.1.5、7.2.8、9.1.5、10.1.2条 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第1.0.4、5.1.4、7.4.6条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第3.1.3、3.1.4、4.2.1、6.3.2、6.4.2、8.1.1、9.1.3条6.《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 161-2008第1.0.4、1.0.5条7.《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 339-2015第3.3.1、3.3.2条8.《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 297-2013第4.1.1、7.1.6条9.《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JGJ 248-2012第3.0.2、3.0.6、3.0.9、5.1.15、5.5.28、6.2.1、6.2.3、6.2.5、6.2.8、6.2.13、6.2.15条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被取消的强制性条文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喜大普奔啊
取消后由强制性抗震设计变成一般条文是时候考验设计院的良心了抗震支架会继续存在于 投资及公共项目,因为钱多,责任大但是用的地点和数量将大幅度降低
至于房地产项目,呵呵。。。
5.1.4 防 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还好取消了该条,否则造价增加不知多少啊话说防 烟风管老是折腾不清楚,先是折腾一拨又一拨的规范抗震支架顺便折腾了一下防火风管,现在折腾防火风管防火措施了镀锌铁皮包裹了一层又一层,新型防火风管层出不穷而且他们老打架,互相投诉举报(包裹的铁皮不够厚度)新材质防火风管推广套路想学抗震支架,可惜下场和抗震支架必然也一样不信?立此为证!7.4.6 设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共用天线应采取防止因地震导致设备或其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这个就多此一举了
天线当然要固定
倒是要考虑一下天线共振,参考深圳赛格
本次发布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中相关机电条款
1.0.2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市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必须执行本规范
不妙!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0.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这条被取消了,可是新规中这条还存在!反对者说:可以不必强制进行机电抗震设计了既得利益者说:整个工程需要抗震设防,机电工程也是工程内的分部,当然必须强制设防!以后吵架争论将在所难免啊
还有更不妙的
5.1.12建筑的非结构构件及附属机电设备,其自身及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防·
反对者说:只是设备要抗震,管道线槽不属于设备既得利益者说:附属机电设备当然包括管道线槽,必须设防!哈哈,大家都在转换概念
面对狡辩,我教你们应对:抗震设防方法好多,不一定是抗震支架!
5.1.16建筑附属机电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致使其功能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设防地震下需要连续工作的附属设备,应设置在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较小的部位.
5.1.17管道、电缆、通风管和设备的洞口设置,应减少对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削弱;洞口边缘应有补强措施。管道和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具有是够的变形能力,以满足相对位移的需要。
5.1.18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基座或支架,以及相关连接件和锚固件应具有是够的刚度和强度,应能将设备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传递到建筑结构上·
这个是对的,没啥好说,支持!
总结:新规范总算进步了一小步,但这是机电安装人的一大步机电工程不再强行要求设抗震,但也没说不能设
至于设不设,关键看设计设计有时终须有,设计无时莫强求教训:
规范编制应该考虑过去和着眼当下,未来可以 不可大跃进规范编制应严谨,不能留有活口或歧义,或留下狡辩空间当然,这个是在太难了,基本做不到观点:
地震地区的危及人身安全的机电工程可以设防
设备及管道在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地方可以设防
钱多的随便设防以上仅为个人观点,牢骚所致,不喜勿喷
1概述
1.1抗震支架系统适用于建筑内部附属机电设备如给水 水系统、建筑电 系统、烟火检测和消防系统、燃 管道系统、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照明系统和应急电源、通讯设备、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抗震要求。
1.2抗震支架实施流程:招标→深化设计→设计单位复核→机电设计院出正式施工蓝图→抗震支架供应商工厂加工→现场调整与施工;
1.3采用抗震支架的明显优势是:
①可找到 的专业产品供应商;
②抗震支架系统设计是根据设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建筑高度、结构类型、变形特征、附属设备所处位置和运行要求等按相关标准经综合分析后定点定位定材设计、科学合理;
③材料及附件严格采用符合国标要求的产品、并通过专业的防腐工艺加工,比较安全、可靠。
1.4考虑到项目品质要求,抗震支架主要部件表面需采用钝化镀锌或热浸锌处理。
1.5主要施工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5.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1.5.2《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架通用技术条件》
1.5.3《管道支吊架标准》(GB/T17116)
1.5.4《建筑电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5);
1.5.5《建筑给水 水及采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242-2002;
1.5.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
1.5.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5.8《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03S402;
1.5.9《风管支吊架》08K132;
1.5.10《电缆桥架安装》04D701;
1.5.11正式施工蓝图及经批准的设计变更单。
1.5.12抗震支架系统综合信息表
2抗震支架部分的施工技术要求
抗震支架的实施,应力求科学、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1 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架施工组织说明
2.1.1 由综合机电施工单位组织业主、监理、总包等单位共同进行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架的品牌比选确认工作,共同确定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架供应商,但 终决策权属建设方;
2.1.2 由抗震支架厂家负责组织机电设备抗震支架的深化设计和施工组织等工作。
2.1.3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图纸必须经机电设计单位复核确认、并统一由设计院出正式施工蓝图。
2.2材料要求
2.2.1本支撑系统主要材料为Q235,材料力学性能等应满足《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标准要求。
2.2.2五金产品表面钝化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应该不低于8UM。
2.2.3五金产品表面热浸镀锌处理,锌层厚度应符合《GB/T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要求,平均膜厚50UM。
2.2.4五金产品表面电镀白锌处理,膜厚应该符合《GBT 9799-2011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要求,厚度不低于5UM。
2.2.5本系统刚性连接主要为C型槽钢,验收标准按(GB/T2518-2004连续热镀锌钢板和钢带)和《03402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弯脚槽钢尺寸和力学特性表》要求。
2.2.6 C型槽钢内卷边缘和相关配件都须带有连续齿牙,齿牙深度不低于0.9mm。
2.2.8螺栓保证载荷须满足GB/T3098.1-2000、螺母保证载荷须满足GB/T3098.2-2000等要求,性能等级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2.10所有配件之间通过螺栓、螺母锁紧连接,严禁任何以摩擦力来承担受力的连接方式,连接槽钢和槽钢连接件之间的弹簧螺母须带有齿,以防止滑脱松动,保证系统安全。
2.2.11抗震支架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具有安全的抗震、抗冲击、抗滑移性能。同时为保持抗震支架的 对安全,关键连接配件不允许使用跟槽钢锯齿模数不匹配的弹簧螺母。
2.3抗震支架深化设计说明
2.3.1在确认抗震支吊架供应商后,由抗震支吊架供应商在设计院提供的综合管线的基础上进行抗震支吊架深化设计,并提供由专业软件校核的成品支架系统信息表,其内容包括系统各个节点的荷载计算及槽钢,吊杆、锚栓及连接装置的材料选型,校核承载力和挠度。
2.3.2应提供深化设计后详细的支架布局图、支架节点详图,以便施工的开展和后期验收的开展。
2.3.3 基于深化设计,应提供支吊架材料清单、供货计划及技术服务计划,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衔接。
2.3.4风管荷载取值依据国家标准图集《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08K132;水管自重取值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图集《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03S402;电缆荷载取值依据国家标准图集04D701《电缆桥架安装》等。管线设计承载力安全系数为1.35,多种管线综合支架应综合满足上述标准要求。
2.3.5型材由配件经过槽钢锁扣进行连接;斜撑通过专属设计的抗震连接座、可调式铰链与槽钢、吊杆、管夹等连接;需要安装在槽钢上的配件通过带有槽钢螺母的扣件与配件紧密安装。
2.3.6抗震支架系统的固定点:
2.3.6.1 固定于钢柱及钢梁上的支架,不允许进行焊接和钻孔,采用抗震专属的夹具进行连接设计;
2.3.6.2 固定于楼板或者梁柱等建筑结构体上的支架,应采用拉拔强度和剪切强度都符合抗震荷载要求的锚栓,且安装有效埋深必须满足要求;
2.3.7 抗震支架系统刚性及柔性支架:
2.3.7.1 所有的抗震支架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3.7.2 抗震支架必须做综合的设计方案和详细的节点详图,并提供相应的计算书;
2.3.7.3 在建筑混泥土结构或者钢结构上安装使用刚性支架,需满足斜撑长细比L/r小于200,且各抗震支架配件均须满足抗震需求。在斜撑长细比L/r大于200或者斜撑安装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柔性支架,柔性支架的斜撑及连接装置均采用抗震专属设计的钢索和连接件。
2.3.8若室内空间跨度较大,室内管道较多,需要增设钢结构辅助梁,屋面上原设计未考虑管道及风管的下挂荷载,亦需增设钢结构辅助梁,所有辅助钢结构应与原结构设计进行沟通,由专业的钢结构公司进行深化设计。
2.3.8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压缩普通支架占用空间,以确保机电管线整体的美观与少占用空间。
2.4抗震支架系统施工说明
2.4.1 所有抗震支架装配施工须按照设计院确认的图纸施工,管道支架应与暖通、给 水、强电、弱电、建筑、结构等专业密切配合施工;
2.4.2 主材型钢标准长度为6.0米,施工单位可根据需求用机械方式自由剪裁,切口要清理毛刺,系统拼装时,锁紧扭力为40N·m;
2.4.3 为确保抗震支架的安全,可靠性。抗震支架的安装须由抗震支架供应商组织施工;
2.4.4安装抗震支架的锚栓只可固定在剪力墙,梁或钢结构梁,承重柱上。不可安装在砖,板等非建筑主体结构上。但必须符合结构安全要求与遵循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指导。
2.4.5 拼装好的支架若有外露的切口,须用专用的塑胶保护端盖或专用镀锌防腐漆加以封护;
2.5抗震支架系统施工步骤
2.5.1准备工作
1)施工前各施工人员熟悉掌握施工图纸及现场施工布置情况。
2)认真做好施工各环节的测量、检验记录的准备工作。
2.5.2成品槽钢存放及切割要求
1)槽钢运输到场后,尽量存放于室内
2)存放于室内时,需垫置防水薄膜,薄膜上放干燥木条,槽钢布置其上。
3)严禁在堆放的槽钢上踩踏
4)切割结束时应及时清除吸附槽钢表面和内侧的铁屑毛刺,并打磨切割产生的毛刺。
2.5.3安装步骤
1)安装点定位及锚栓的安装
• 对管道上的安装点进行定位,通过计算测量对各个螺栓的安装点进行精确定位并标记,误差不得大于2mm。
• 钻孔,对需要安装锚栓的点位确定锚栓安装深度后进行钻孔。 • 孔位清理:用清孔工具( 筒、毛刷)清除孔内灰尘,为达到效果,应进行两刷两吹。
• 安装锚栓:将膨胀锚栓打入规定的深度值。
注:安装抗震支架的锚栓只可固定在剪力墙,梁或钢结构梁,承重柱上。不可安装在砖,板等非建筑主体结构上。 2.5.4管道支架安装
1)单管支架安装步骤
• 先确定管夹安装位置,并安装好吊杆套件(包括加劲装置数量及安装位置)。
• 对照节点信息表,确定安装斜撑角度,并安装好斜撑套件。上图为单管侧撑
上图为单管纵撑
水管侧向及纵向支撑抗震吊架详图
2)组合门型支架安装步骤
注:上图中加劲装置之间的间距L不是固定的,它根据吊杆的尺寸和侧撑布置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 根吊杆时采用 ,2根吊杆时采用50%,2根吊杆一个侧撑时采用75%
3)风管的门型支架安装形式
4)电缆桥架的门型支架安装形式
2.6抗震支吊架系统应具备以下权威机构认证报告及资料,以确保使用安全:
2.6.1 支架系统应具备抗冲击荷载测试报告,以确保特殊荷载下的安全保证;
2.6.2 管束系统应具备耐火等级测试报告,以确保在发生火灾情况下具有一定的防火时效;
2.6.3 拥有中国 检测机关出具的的力学测试报告;
2.6.4 所有连接件提供相应的承载力学测试报告;
2.6.5 提供完整的《抗震支架安装技术手册》、《抗震支架系统荷载计算书》、《成品支架现场安装指导手册》等一整套资料,保证产品的安全和提供优质服务。 广东固稳~中国机电抗震行业 者!《综合管廊管线支架技术规程》参编单位《建筑电 设备抗震设计与安装》参编单位《建筑给水 水设计手册》第三版参编单位《地铁工程抗震支吊架设计与安装》参编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