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固稳
|
产地
|
广州
|
适用范围
|
建筑工程
|
执行标准
|
国标
|
材质
|
Q235 钢
|
抗震等级
|
四级抗震
|
类型
|
抗震支吊架
|
固定部位
|
水管、桥架、风管
|
表面处理
|
电镀/热浸
|
供货方式
|
现货
|
是否现货
|
是
|
支持定制
|
是
|
颜色
|
银白
|
盐雾试验
|
600
|
C型钢厚度
|
2.0mm/2.5mm
|
连接件厚度
|
≥5mm
|
耐火时间
|
120分钟/180分钟
|
防腐性能
|
合格
|
抗震支架设计规范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结构日益复杂,抗震支架作为一种重要的抗震辅助设施,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抗震支架的设计,保证其安全、可靠、经济,特制定本规范。
二、设计原则
抗震支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安全第一:抗震支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倾斜等严重破坏。
2. 科学合理:抗震支架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抗震性能。
3. 经济适用:抗震支架的设计应考虑经济性,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同时确保抗震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三、设计要求
1. 结构要求:抗震支架的结构应符合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确保与建筑物结构紧密相连,形成整体,增强抗震性能。
2. 材料要求:抗震支架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材,确保其强度和韧性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应考虑材料的耐久性,选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
3. 安装要求:抗震支架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确保安装位置、角度、间距等参数符合要求。同时,应考虑地震作用下管道、线路等设备的运动轨迹,避免碰撞和摩擦。
4. 抗震等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类型和高度等因素,确定抗震支架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5. 连接方式:抗震支架各部件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牢固、稳定,避免地震时脱落或松动。
四、设计步骤
1. 确定设计范围和对象: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确定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和对象。
2. 搜集资料:搜集建筑物结构、地震等相关资料,为设计提供依据。
3. 进行结构分析:根据建筑物结构形式,运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抗震支架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4. 选择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钢材作为抗震支架的材料。
5. 绘制图纸:根据分析结果和材料选择,绘制抗震支架的安装图纸,包括各部件的尺寸、位置、连接方式等。
6. 审核和修改:在安装过程中,对图纸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规范内容及示例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抗震支架设计,包括住宅、办公楼、商场、医院等。
2. 设计依据:抗震支架设计应遵守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等。
3. 术语和定义:对抗震支架及相关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
4. 结构形式:规定了抗震支架的结构形式和尺寸要求。示例:抗震支架应采用槽钢底座和弹簧支吊架等结构形式,确保与建筑物结构紧密相连。
5. 材料要求:规定了抗震支架所采用的钢材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考虑耐久性等因素。示例:钢材应采用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如30CrMoA钢等。
6. 安装要求:规定了抗震支架的安装位置、角度、间距等参数要求,以及连接方式等。示例:抗震支架的安装应考虑地震作用下管道、线路等设备的运动轨迹,避免碰撞和摩擦;同时,各部件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牢固、稳定。
7. 抗震等级:规定了不同类型建筑物抗震支架的抗震等级要求。示例:对于高层建筑物,应采取较高的抗震等级。
8. 验收标准:规定了抗震支架安装完成后验收的标准和方法。
六、总结
本规范旨在为抗震支架的设计提供指导,确保其安全、可靠、经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建筑物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规范,以确保抗震支架的设计满足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