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抗震支架的产品表面需要涂层处理,常用的处理工艺为电镀锌和热镀锌。但也有一种工艺叫做热浸镀锌。许多人无法分辨。他们把热镀锌和热浸锌混为一谈。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热镀锌热镀锌也称热浸镀锌,是钢铁构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获得金属覆盖层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高压输电、交通、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对钢铁件防护要求越来越高,热镀锌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防护性能通常电镀锌层厚度5~15μm,而热镀锌层一般在35μm以上,甚至高达200μm。热镀锌覆盖能力好,镀层致密,无有机物夹杂。
众所周知,锌的抗大气腐蚀的机理有机械保护及电化学保护,在大气腐蚀条件下锌层表面有ZnO、Zn(OH)2及碱式碳酸锌保护膜,一定程度上减缓锌的腐蚀,这层保护膜(也称白锈)受到破坏又会形成新的膜层。
当锌层破坏严重,危及到铁基体时,锌对基体产生电化学保护,锌的标准电位-0.76V,铁的标准电位-0.44V,锌与铁形成微电池时锌作为阳极被溶解,铁作为阴极受到保护。显然热镀锌对基体金属铁的抗大气腐蚀能力优于电镀锌。
热镀锌层形成过程热镀锌层形成过程是铁基体与*外面的纯锌层之间形成铁-锌合金的过程,工件表面在热浸镀时形成铁-锌合金层,才使得铁与纯锌层之间很好结合,其过程可简单地叙述为:当铁工件浸入熔融的锌液时,首先在界面上形成锌与α铁(体心)固熔体。这是基体金属铁在固体状态下溶有锌原子所形成一种晶体,两种金属原子之间是融合,原子之间引力比较小。因此,当锌在固熔体中达到饱和后,锌铁两种元素原子相互扩散,扩散到(或叫渗入)铁基体中的锌原子在基体晶格中迁移,逐渐与铁形成合金,而扩散到熔融的锌液中的铁就与锌形成金属间化合物FeZn13,沉入热镀锌锅底,即为锌渣。当工件从浸锌液中移出时表面形成纯锌层,为六方晶体。
热浸锌热浸锌是将除锈后的钢构件浸入600℃左右高温融化的锌液中,使钢构件表面附着锌层,锌层厚度对5mm以下薄板不得小于65μm,5mm及以上厚板不小于86μm。从而起到防腐蚀的目的。优点耐久年限长,生产工业化程度高,质量稳定。因而被大量用于受大气腐蚀较严重且不易维修的室外钢结构中。如大量输电塔、通讯塔等。近年来大量出现的轻钢结构体系中的压型钢板等。也较多采用热浸锌防腐蚀。热浸锌的首道工序是酸洗除锈,然后是清洗。这两道工序不彻底均会给防腐蚀留下隐患。所以必须处理彻底。对于钢结构设计者,应该避免设计出具有相贴合面的构件,以免贴合面的缝隙中酸洗不彻底或酸液洗不净。造成镀锌表面流黄水的现象。热浸锌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对于管形构件应该让其两端开敞。若两端封闭会造成管内空气膨胀而使封头板爆裂,从而造成安全事故。若一端封闭则锌液流通不畅,易在管内积存。
由于热浸锌的工艺温度比较高,对回火温度较低的材料很容易使其在镀锌的过程中被退火,从而硬度降低。此外对配合件使用热浸锌还要考虑镀层的厚度对配合公差的影响。
(热浸锌工艺)
热浸锌镀层问题折叠局部变灰甚至有些地方有网状花纹。根据有关资料和有关工艺厂商的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这种灰暗锌层的原因主要有:
(1)因为钢材含硅量的不同引起的结果。
热浸镀锌时,由于硅的存在,使得锌铁相互扩散加快,合金生成太快,在镀锌水冷前,长到锌层的表面,而锌的光泽要比合金层光泽亮,因而造成灰暗。形成网状花纹是合金形成得不均匀的结果。
(2)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镀锌温度太高,合金反应加快,灰暗加重。
其实镀锌产品安装后,内部锌铁相互扩散并不是停止的,合金层依然会慢慢长到锌的表面,这也是镀锌件逐渐变灰暗的一个原因。因工艺条件的影响,这种外观难以避免。工艺厂家应控制好温度,也应把握好出水冷却的时间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尽*大可能减少灰暗镀层。在建质量控制人员也不宜过分强调灰暗镀层的存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镀锌表面龟裂纹是因为出水冷却太快造成的。
抗震支架材料表面使用的热镀锌还是热浸锌?这下清楚了吧!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多地陆续出现强震,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老百姓深受灾难。如何保障建筑不在地震时发生雪崩式的倒塌,保证地震时结构不发生整体崩溃,尽量减少因地震引起的建筑结构次生灾害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成了当前研究抗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建筑机电抗震在整体的建筑结构抗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建筑本体具有高性能抗震的基础上,机电设备的抗震必须配套施行,抗震支架的使用就是对机电设备的抗震性能的可靠保证。
2特点及适用范围
一、工法特点1.1 施工步骤
二、适用范围各种室内停车场、商场等大型室内公共场所。
住宅楼、办公楼的地下车库及主楼公共部位等公共场所。
3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抗震支架图例抗震支架细部节点深化设计图
槽钢下料大样图按钮式锁扣安装图
管束扣垫安装大样图带调节齿管束安装大样图
4效益分析
1、工期效益公共部位综合管线支架传统做法需经过除锈、尺量下料、打孔、切口打磨、焊接、焊渣清理、焊缝处理、喷漆防腐、晾干等工序后才可投入使用;抗震支架采用成品镀锌槽钢、螺杆,在安装加工区定尺下料可直接进行拼装组合,待施工现场支架定位完成后,可直接进行支架安装施工,同传统支架施工做法相比,工期节约2~3倍。
2、经济效益抗震支架采用标准化生产,拼装组合操作简单,架体安装过程中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以诚国际项目为例,本工程地下室应用了抗震支架共计1025架,人工对比如下表:
支架安装传统工艺与抗震支架人工用量对照表抗震支架安装所需的人工量比传统支架安装所需人工用量节省 (102.5 - 34.2)÷102.5×100%=66.7%,大大降低抗震支架安装的用工量。
3、安全文明施工效益1、架体所有构件均采用含有镀锌层的钢制材料,不仅大大提高了架体的防火性能,而且整个工程没有耗材,所有材料均能重复使用,真正实现了“零耗损”的环保目标,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号召。
2、抗震支架无需焊接、喷漆防腐,无火源及易燃品对施工人员及周围空间影响较小。
3、抗震支架外形美观,能够较好的改善了现场文明施工形象。
广东固稳~中国机电抗震行业领跑者!
抗震支架应用范围
根据相关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以上的建筑物的抗震施工必须采用抗震设计。其中,需要抗震设计的机电安装子项目有:(1)锅炉房、空调房、水泵房内共用直径300mm以上的多管提升机或者管道;(2)重量大于150N*M的电气桥梁;(3)电气配件是需要直径大于60mm的;(4)直径较大的管道系统;(5)横截面积大于0.38m的矩形风管;(6)烟管,事故通风管;(7)自重空调机组及风机设备18kN;(8)圆形风管系统;(9)直径大于25mm的燃气管道。各系统抗震支架布置最大间距各系统抗震支架布置最大间距参考下表1。
注:1.最大抗震加固间距为上表数值的一半;2.表格是抗震支架平面布置图的设计基本依据,也是规范中关于抗震支架设计的核心内容。
抗震支架的设计根据市场对防震支架的调查,不同厂家所提供的抗震支撑配件是不同的。因此设计中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抗震支架。
抗震支架的验算对构成抗震支撑构件的抗震连接件分别进行设计和命名是在抗震设计规范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抗震连接件的设计应力性能没有明确定义。在设计核算过程中,需要分别计算各成员的地震荷载。详细的图纸设计应由抗震支撑吊架制造商进行,如抗震节点的组成图、抗震构件的编码、抗震施工的最大承载力等等这些都应该出现在抗震支撑吊架制造商的详细图纸上。计算建筑机电管道设备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和计算抗震房屋及其构件的内力组合的S值,根据机电管道路线,划分每个抗震房屋的重力荷载范围;支撑和抗震连接需要进行强度检查;检查各锚固的强度;管线管束的验算是其中的4个具体步骤。
抗震支架构件的测试要求根据对实际工程的调查,目前我国在地震支护的设计、生产和试验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地震支撑起重机的部件必须进行技术特性试验,如最大安全载荷,这些试验通过标准化试验方法进行测量和公开释放。在此测试方法的基础上,不仅要考虑最大偏差,而且还要计算最大容差值。对于客户来说,比较和选择已通过并有标志和证书的管束、槽钢等托架系统产品是很容易的。抗震支架在机电安装工程安装施工中的应用(1)电线套管以及管道偏移值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不能超过侧向支撑最大间距的1/16,风管偏移必须要控制在风管宽度2倍的范围之内。(2)水平管道在进行90°转弯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加设抗震支架;其他角度的转弯在大于抗震间距的1/16时,必须要增设纵向以及侧向抗震支架。(3)在对水平方向的地震力负载进行计算过程中,只需要对满负荷重量进行考虑。(4)在抗震吊架安装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管线的热胀冷缩情况,对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应力不需要加以限制,在纵向吊架选型过程中,其必须要对重点考虑管线热胀冷缩的承受能力。(5)保温管线的抗震管码,需要考虑保温后的尺寸,并且门形吊架主要用于保温风管。(6)刚性管道抗震支撑不能在建筑的不同功能部分以及结构部分进行安装,一旦不能遵循此项原则,在发生地震过程中,会由于地震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移。(7)单管抗震支撑双向侧向或纵向或具有侧/纵向作用的拐点抗震支撑,必须与电线或者管道套管进行直接连接,小一级的管线或者是支管不能作物主管线的抗震支撑。(8)在管线在建筑物沉降缝穿越过程中,必须要建筑物的沉降位移进行有效的设计。抗震支架网总结综上所述,抗震支架施工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应用,有利于提高机电工程的性能以及质量,并且也具有节点数量较少、施工易于布置、工程进度快、干扰因素少、有利于文明施工、各种资源能利用率高等优势,因此,应加大在机电安装工程中抗震支架的应用研究,推动机电工程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