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吊架的切割质量要求有哪些?制做抗震支吊架有什么产品质量标准呢?抗震支架制做选用手工制作、自动定位激光切割时,应清除炉渣和溅出物,其激光切割品质应合乎以下规定:
1、创口内孔不平整度不超钢件薄厚的10%,且不超2mm;2、支吊架应当依照设计方案规定来制做,其拼装的规格误差不可以超过3mm;3、手工制作激光切割的激光切割线与号料线的误差不超2mm,自动定位激光切割不超1.5mm;4、拖动或翻转支吊架的玩到生产加工后,应当采用保障措施,避免刮伤或是碰损;5、管道支吊架的卡环运用扁用钢弯制而成,弧形一部分应当光洁、匀称,规格应当和水管直径相一致;6、管支撑架和支架的角焊缝应填满肉身,过度光洁,焊脚高宽比不可低于薄构件薄厚的1.5倍。要改正电焊焊接形变;7、制做及格的支吊架,该涂防腐漆和道路标线,并妥当存放,碳素钢支撑架和支架需有相对的原材料标识并独立储放;8、抗震支吊架的地脚螺栓孔,运用刨床或是手钻生产加工,不可应用痒乙炔气体焰割孔,孔的生产加工误差不能超过其随意尺寸公差。抗震支架如何规范施工控制误差?1、管道和电线套管允许纵向偏移,但不得超过最大侧向支撑间距的1/6;风管允许偏差,但不得超过风管风度的2倍。2、水平管道在90°转弯时,需设抗震支吊架;其他角度转弯长度大于抗震设计间距的1/16 时,需设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
3、计算水平地震力荷载时,只需满负荷重量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4、抗震吊架不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当把热胀冷缩因素考虑在内时,纵向吊架应在构件选型上考虑所选型号应能抵抗管线热胀冷缩应力。5、保温管线的抗震吊架管码需按保温后的尺寸考虑,门型吊架用于保温风管、水管亦按此考虑。6、用于刚性的管道抗震支撑不能安装于建筑的不同结构部位或功能部位,否则会因地震作用而产生不同的位移。7、单管抗震支撑双向侧向或纵向或具有侧/ 纵向作用的拐点抗震支撑,应直接与管线或电线套管连接。应注意支管或小一级管线的支撑不能作为主管的抗震支撑,即不能作为另一方向(主管)的支撑。
8、管线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沉降位移设计。9、侧/ 纵向斜撑安装的最佳垂直角度为45°,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10、对水、电、风系统的单管或多管共用门型吊架,无论侧向/ 纵向斜撑,斜撑偏离中心线2.5°时不会影响其承载力。抗震支架减少震动的方法有哪些?
抗震支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控制不同钢材链接的使用稳定性,成品抗震支架在不同位置移动可以影响支架的阻力大小,从而防止经过长久的使用后抗震支架失去其应有的抗震能力。减少抗震支架的震动也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想要减少抗震支架的震动,可以在设计方面进行改善,将节约安装的动力添加在不同的移动方位设计的力度上,可以改善因为地板阻力而产生的移动障碍,也可以减少排气发生转动从而倾斜的状况,加大了排气管道的牢固性。还可以通过减少压力的摩擦来减少支架的震动,减少压力摩擦可以避免力度的水位使用膨胀高的现象,用来调节不同钢材支撑架的使用力度高和摆动振动难以运行的问题。在使用时还可以放空支撑架的力度转动,这样可以改善不同的喷气转动的工艺成品力度牢固的支撑架,同时可以减少抗震支架的受力磨损度。
给水排水<> ><> >本章根据抗震设计要求对材料、管线设计、设备布置、管道接口和连接、室外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本章和抗震支架相关内容在4.1.2条第3款。4.1.2.3 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当其采用吊架、支架或托架固定时,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设置抗震支承。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等消防系统还应按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设置防晃支架,其管段设置抗震支架与防晃支架重合处,可只设抗震支承。
暖通空调<> ><> >本章根据抗震设计要求对材料、管线设计、设备布置、管道接口和连接、室外热力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本章和抗震支架相关内容在5.1.2、5.1.3、5.1.4条。多根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架。管道抗震支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可采用抗震支架。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架。
燃气<> ><> >6.1.1 对于内径不小于25mm的燃气管道应进行抗震设计,管道敷设应满足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注:燃气管道抗震支架的范围为DN25及以上,和水管不同。
电气<> ><> >本章根据抗震设计要求对电器设备的布置和安装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7.1.1重要电力设施可按设防烈度提高1度进行抗震设计,但当8度及以上时可不再提高。注:重要电力设施要提高设防标准,包括地震时或地震后需要迅速运行的电力保障系统,消防系统和应急通信系统。7.1.2对于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注:电气配管的抗震支架设计范围为内径不小于60mm,与燃气、水管的设计范围不同。对桥架的抗震支架设计范围为大于15Kg/m。7.5.5 电气管路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线路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应使用刚性托架或支架固定,不宜使用吊架;当必须使用吊架时,应安装横向防晃吊架;注:对电气线管和桥架的普通支吊架设计施工做了要求。2 当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穿越防火分区时,其缝隙应采用柔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并在贯穿部位附近设置抗震支承;注:对电气线管和桥架穿越防火分区时需设抗震支架。
抗震支架<> ><> >8.1.1 抗震支架在地震中应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可靠保护,承受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
注:本条定义了抗震支架设计时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8.1.2 组成抗震支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注:本条定义了抗震支架必须采用成品支吊架,不能使用现场焊接随意设计的支架。8.2.2 干管的侧向抗震支撑应计入未设抗震支撑支管道的纵向水平地震力。注:以消防喷淋系统进行举例解释。
表8.2.3 抗震支架的最大间距注:改建工程最大抗震加固间距为上表数值的一半。
8.2.4 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αEk=γηζ1ζ2αmax (8.2.4)注:和公式3.4.5对比,是把G前面的所有参数计算出的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条文说明P61上8.2.5中当αEk计算值小于0.5时按0.5取值。
8.2.5 抗震支架应根据所承受荷载按本规范第3.4节要求进行抗震验算,并调整抗震支架间距,直至各点均满足抗震荷载要求。注:条文说明P61介绍抗震支架的验算步骤:1 逐点划分各抗震支架的重力荷载范围,计算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及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或构件内力组合设计值S。斜撑及抗震连接构件的强度验算;2 吊杆的强度验算;3 斜撑及吊杆的长细比验算;4 各锚固体的强度验算,包括斜撑锚栓、吊杆锚栓等;5 管束的强度验算。
8.3 抗震支架设计8.3.1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架。8.3.2 当两个侧向抗震支架间距超过最大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支架。8.3.3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架距离超过最大设计间距时,应按本规范第8.2.3条要求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支架。
8.3.4 抗震支架的斜撑与吊架的距离不得超过0.1m。8.3.5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抗震支架间允许纵向偏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超过最大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2 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超过其宽度的两倍。注:抗震支架布置的规定。
8.3.7当水平管道通过垂直管道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道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道距垂直管道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架,垂直管道底部距地面超过0.15m应设置抗震支承。注:水平管道竖向拐弯和竖管抗震支架的布置要求。8.3.8 当抗震支架吊杆长细比大于100或当斜撑杆件长细比大于200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注:抗震支架本身的构造要求。8.3.9所有抗震支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注:要求不得将抗震支架安装于非结构主体部位,如轻质墙体等。8.3.10水平管道在安装柔性补偿器及伸缩节的两端应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架。注:该条文主要是暖通专业或工艺蒸汽等专业的管道在补偿器位置的抗震支架的布置要求。8.3.11 侧向、纵向抗震支架的斜撑安装,垂直角度宜为45°,且不得小于30°。注:抗震支架斜撑要求。角度范围按照受力最好进行要求的。8.3.12 抗震吊架斜撑安装不应偏离其中心线2.5°。注:抗震支架的安装精度要求。8.3.13 沿墙敷设的管道当设有入墙的托架、支架且管卡能紧固管道四周时,可作为一个侧向抗震支架。注:该条根据抗震支架的设计理念满足抗震支架要求。8.3.14单管(杆)抗震支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连接立管的水平管道应在靠近立管0.6m范围内设置第一个抗震吊架;2当立管长度超过1.8m时应在其顶部及底部设置四向抗震支架,当长度大于7.6m时应在中间加设抗震支架;3当立管通过套管穿越结构楼层时,可设置抗震支架;4当管道中安装的附件自身质量超过25kg时,应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架。注:立管和立管拐弯位置的抗震支架布置要求。8.3.15门型抗震支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门型抗震支架应有一个侧向抗震支架或两个纵向抗震支架;2同一承重吊架悬挂多层门型吊架,应对承重吊架分别独立加固并设置抗震斜撑;3门型抗震支架侧向及纵向斜撑应安装在上层横梁或承重吊架连接处;4当管道上的附件质量超过25kg且与管道采用刚性连接时,或附件质量为9kg~25kg且与管道采用柔性连接时,应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架。注:门型抗震支架一般为风管、桥架或综合管线的抗震支架。本条对门型抗震支架的斜撑及连接位置做了要求。1 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2 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3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4 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 电缆槽盒、母线槽;5 内径不小于25 mm的燃气管道。
有关抗震支架安装方法的具体内容,详情请电话咨询.广东固稳有限公司主营抗震支架厂家,抗震支架,成品支吊架系统等业务,质量有保证,交货期短.
给排水系统
为防止地震时给排水管道系统及消防管道系统失效或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等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对直径≥DN65的管道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安装示意图如下:
暖通专业
为防止地震时风管系统及空调管道系统失效及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及5.1.4条为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所有直径大于0.7m的圆形风管系统;所有截面积大于0.38m2的矩形风管;大于DN65的所有空调水管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风管的侧向支撑最大间距9米,纵向支撑最大间距18米,(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安装示意图如下:
电气专业
为防止地震时电力系统失效、短路及起火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0.4及7.4.6条为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重力超过1.8kN的设备;内径大于等于DN60mm的电气配管;15Kg/m或以上的电缆桥架、电缆梯架、电缆线盒、母线槽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刚性电力线管侧向支撑最大间距为12m,非刚性电力线管侧向支撑最大间距为6m,刚性电力线管纵向支撑最大间距为24m,非刚性电力线管纵向支撑最大间距为12m。(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安装示意图如下:
抗震支架必要性的误区和解读?误区1:有结构抗震,还须抗震支架么?
解读:结构抗震是基础,抗震支架是内核。国内外历次地震的历史数据表明,忽略抗震支架,因其次生灾害如坍塌、火灾、爆炸、气体泄露等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高达七成。
误区2:我所在的区域几十年似乎都没有地震过,没有必要抗震支架吧?
解读:这是一个常识错误,打开“中国地震信息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属于多震地带,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汶川地震告诉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防患于未然”,抗震支架保护的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在发达国家,机电设施都需要做抗震设计,在日本连家居都有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
误区3:目前有很多建筑还没有装上抗震支架,我可以不装么?
解读: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将建筑抗震支架纳入抗震设计范围之内,汶川地震后,国家先后多次修订结构抗震标准,又在2014年正式颁布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明文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该标准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也就意味着2015年8月份之后的建筑必须要进行抗震支架设计。这是一个时间分水岭,属于国家意志和战略要求,不可掉以轻心,否则担责。
误区4:做抗震支架,势必要增加预算,业主方不同意怎么办?
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是由国家住建部颁布的强制性执行标准,日前很多省市也在作宣导和要求,意在“减轻地震破坏,防止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既然是强标,设计院必须要做到设计,业主方也须列出预算,将来也是建筑物验收和承保的必要条件。这丝毫不容“偷工减料”,将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势必也会追究到相应的责任,而且现在属于“终身责任制”。抗震支架的预算在整个造价里并不高,切勿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