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研究抗震设防烈度在<抗震支架安装规范GB50981-2014>总则1.0.2-本规范适用于抗震防烈强度为6度至9度的建筑机电工程,见下图标红区域y总则1.0.4-抗震设防烈强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见下图标红区域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得出结论:判断当前项目是否要进行抗震设计,首先要搞清当前项目所在地区的抗震烈度是否大于等于6度,在这之前要先搞抗震烈度是啥概念。
2、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英文名: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区划图可标志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发展历史==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九十年代,相继编制了三次地震烈度区划图。通常被称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由于这三代区划图的编图原则不同,因此,各图的基本烈度的定义也不相同。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的编制原则:历史地震烈度的重复原则和相同发震构造发生相同地震烈度的类比原则。这一代的基本烈度被定义为:“未来(无时限)可能遭遇历史上曾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第二代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的基本烈度为:未来一百年一般场地土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第二代地震区划图的编制方法称为确定性方法,图中标示的烈度在对具体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时需做政策性调整。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采用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方法,并直接考虑了一般建设工程应遵循的防震标准,确定以50年超越概率10%的风险水准编制而成。因此,基本烈度被定义为未来50年,一般场地条件下,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本烈度也是一般建设工程(即建筑物抗震分类标准中的丙类建筑)的设防烈度,也可以叫做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本世纪初以地震动参数为指标编制了地震峰值加速度图、反应谱特征周期图。并以国家标准颁布施行。至此,在抗震设防中不再直接应用基本烈度一词。但抗震设计仍保留地震烈度的概念作为建筑物抗震措施的等级标准。==地震烈度与地震峰值加速度对照表==
抗震支架可以应用于支撑水管或者是风管以及各种桥架等各种不同的地方,目前来说很多地方都能够用得到抗震支架,那么抗震支架在未来的发展究竟如何?这是大多数人想了解的。 1)严谨设计,有效支撑未来
抗震支架在进行实际设计的时候,将有着较为严谨的设计,抗震支架系统作为所有的建筑抗震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最起码能够通过科学计算,在综合各个不同能量之后,达到各个地区的地震强度要求,它会有各个不同的影响因素,慢慢的抗震支架系统在建筑物地震发生的时候,能够有效防止各种设备或者是管线以及油气倾倒,也可以避免出现一些油气泄漏或者是电力破损而导致的次生灾害,抗震支架在进行实际建设的时候还是有很大建设空间。
2)国家重视,开拓未来发展
2015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样也发布了关于国家标准的相关重视程度,目前来看在抗震支架设计的规范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关于抗震支架设计的使用,而且在进行实际建设的时候,大家将有各种不同的建设标准,至今为止整个标准从实施开始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关于抗震支架的各种使用规范一直在推陈出新。
3)用途广泛,未来可期
抗震支架在进行实际建设的时候,建设范围相对来说较为广泛,能够对所有的建筑进行全面建设,而且在进行实际建设的时候,这里还有其他的建设方案,抗震支架的建设应用越来越广泛。
7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此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废止《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三项条文。<> ><> >值得关注的是,《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为技术法规条文,其中具体施行仍要看GB 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近期小编接到很多咨询,问新的规范出台后,是否意味着项目中不需要安装抗震支架了,在此小编为大家做深度解读。
<> >以下为针对GB 5500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与机电抗震相关内容解读与答疑:<> >1、废止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中第1.0.4、5.1.4和7.4.6条文,是不是抗震支架就不再使用了?
解读:
综上所述,虽然废止了三条黑体字强条,但是对于抗震支架最重要的要求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是增加了范围,从以前是建筑机电工程扩展到了市政工程、建筑工程的一切建设类型都必须要做抗震设防。 2、GB 55002条文中:5.1.12 建筑的非结构构件及附属机电设备、其自身及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防。
解读:
非结构构件包含了机电管线要进行抗震设防,同时强调了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机电设备也需要抗震设防。在保持抗震支架需求外,增加了机电设备的抗震要求,设备抗震迎来了春天。 3、GB 55002条文中:5.1.16、5.1.17、5.1.18三条,确定了一些解决主体和机电的措施,就可以不用抗震支架了么?
建筑结构中,用以固定建筑附属机电设备预埋件、锚固件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承受附属机电设备传给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
解读:
强调来强调去,补强措施也好,足够变形能力也好,满足相对位移也好,还是将地震力传递给主体,虽然描述看似较为宽泛,实则上只有通过安装抗震支架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需求。
5.1.16建筑附属机电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致使其功能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设防地震下需要连续工作的附属设备,应设置在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较小的部位。
5.1.17管道、电缆、通风管和设备的洞口设置,应减少对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削弱;洞口边缘应有补强措施。管道和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以满足相对位移的需要。
5.1.18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基座或支架,以及相关连接件和锚固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应能将设备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传递到建筑结构上。
小编在此透露:
GB 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版将于2022年开始实行。新版本的实行,会使建筑抗震越来越严格规范的同时更加抵制低质低价产品,给更多优质企业的运营带来良性运转。也要求每一个抗震支架企业对产品对建筑对社会负责,贯彻国家抗震减灾的决心,深刻落实各项措施。未来国家和行业都会越来越科学的要求机电抗震,在现有抗震支架行业乱象丛生的时代,行业将越来越规范,不具备抗震功能的抗震支架注定是要淘汰,真正的抗震支架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此规范对于整个支架支撑系统行业而言都是重大利好,意味着所有系统都必须使用抗震支架,相信整个行业会因此更加规范化,能长久存在的企业必定拥有专业的技术力量及优质的服务。
智慧消防 | 智能锁产品 | 抗震支架安装步骤↓ | <> >机电抗震支吊架的新要点 | 抗震支架施工技术要求 | 抗震支吊架设计与应用 | 抗震支吊架完全解析 |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 幕墙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