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抗震支吊架行业,免不了就要接触到C型钢的镀锌问题,今天小编就来总结下抗震支架关于镀锌的这些点。
锌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标准电极电位为一0.76V。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溶于酸又易溶于碱。锌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发生变化。但在潮湿的大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氧气发生反应。当锌镀层经铬酸盐钝化之后,其耐蚀性可提高6—8倍。所以所有的镀锌层都要经过钝化处理以提高抗蚀性能。
钢铁件表面镀上一层锌层后,可保护钢铁基体不受腐蚀。因为相对于钢铁而言,锌的电位要比钢铁的电位负。镀锌层属于阳极性镀层。因此,镀锌层的抗蚀性能主要决定于钝化膜的类型和镀锌层的厚度。
与其他镀层相比,镀锌层的成本低,抗蚀性能好。
镀锌工艺有哪几种?如何选择? 镀锌工艺主要有热镀锌和冷镀锌两类。冷镀锌又称电镀锌。
热镀将经过表面处理的钢或铸铁件浸入高温熔融的锌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锌和锌—铁合金镀层的工艺过程。
冷镀也叫电镀,是用化学里的置换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将金属表面的金属元素置换成锌,形成镀层,锌层厚度一般不超过10微米。
这里主要讨论电镀锌。电镀锌种类繁多,五花八门。
但从镀锌镀液的pH值上分,主要有两大类:
碱性镀锌和酸性镀锌。
碱性镀锌工艺是指镀液的pH值是碱性。但因络合剂不同,分为氰化物镀锌和锌酸盐镀锌两种。
氰化物镀锌是个很古老的镀种。镀液中主要有三种成分:主盐氧化锌,络合剂氰化钠和导电盐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早期的氰化镀锌溶液中是没有光亮剂的。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又在氰化镀锌溶液中加入了起光亮作用的光亮剂。氰化镀锌工艺稳定,镀层细致。镀液分散能力好。根据氰化钠含量的多少不同,又分为高氰,中氰和低氰镀锌三种。氰化镀锌的最大缺点是毒性太大,对环境危害严重。
锌酸盐镀锌是近30年来发展较快的镀锌工艺。它的主要成分是主盐氧化锌,络合剂兼导电盐氢氧化钠(俗称火碱)。为了获得细致的分散能力好的光亮镀层,还要加入光亮剂。国内锌酸盐镀锌的主要发展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的大搞无氰镀锌年代,著名的DPE镀锌工艺和DE镀锌工艺一直使用到现在。这种工艺虽然比不上氰化镀锌工艺的稳定、细致。但它的最大优点是无氰。对环境的危害要小的多。现在锌酸盐镀锌有了新的发展,起泡和脆性等缺陷得到了克服,分散能力大为为改进,可以和氰化镀锌比美。酸性镀锌镀液的pH值在4—6。20世纪7D年代大搞无氰镀锌的第二个成果便是无氰氯化铵镀锌。与锌酸盐碱性镀锌并驾齐驱。它以氯化锌为主盐,氯化铵为络合剂及导电盐。柠檬酸,氨三乙酸为辅助络合剂。聚乙二醇和硫脲作镀层细化剂。从这种镀液中获得的镀层细致,分散能力好。镀液毒性小。但缺点主要是镀液不稳定,散发出来的氯化铵气体对电镀设备腐蚀性很大。+电流效率也较低。、对杂质敏感性强。工作温度范围窄。现已基本上被氯化钾镀锌工艺所淘汰。
氯化钾(或氯化钠)镀锌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无氰镀锌工艺。 它主要成分为:氯化锌为主盐,一般使用含量为70~909/L。氯化钾作导电盐,使用含量从140—2809/L不等,根据不同需求可任意调整。硼酸作pH值缓冲剂,以稳定pH值在4.6—5.4之间。由于这种镀液是在室温条件下工作,硼酸的溶解度不高,一般含量控制在25。309/L。
单独靠这三种成分是镀不出合格锌镀层来的。还要加入一些添加剂才能获得光亮、细致的镀锌层来。
氯化钾镀锌的优点是镀液稳定、镀层光亮细致且成本低、电流效率高、无毒。缺点是镀液的分散能力比碱性镀锌稍差,镀层的脆性也较大。尽管如此,氯化钾镀锌一面世,立刻普遍受到欢迎。发展十分迅速,已占据镀锌的半壁江山。
从市场上看,目前镀锌工艺主要是两个镀种:碱性锌酸盐镀锌和酸性氯化钾镀锌。其他镀锌工艺均已相形见拙,缓慢退出历史舞台。
酸性镀锌工艺中还有一种硫酸盐镀锌工艺。它的主要成分是主盐硫酸锌。含量在250—5009/L之间。明矾或硫酸铝作导电盐。含量在30.509tL之间。导电盐也有加入硫酸钠或氯化铵的。除了上述几种外,还要加入一些添加剂,作用是使镀层细致。最早是采用糊精或树胶,后来发明了一些专用光亮剂使镀层更加光亮细致。
硫酸盐镀锌的最大优点是可使用较大电流密度(1.5A/din2),镀速快。但缺点是镀液的分散能力很差,不宜用来镀较复杂工件。
由于它的特殊性,硫酸盐镀锌主要用在镀铁丝、钢带、钢板等形状简单,连续化生产性强的行业。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镀锌工艺外,还有焦磷酸盐镀锌、氟硼酸盐镀锌、羧酸盐镀锌等工艺,但应用不多,不再介绍。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锌层重量标准是多少?在GB/T 2518-2008镀锌钢板国家标准里,对于镀锌层是有明确的规定的,最低不少于80克/平方米,在设计图纸里标注为Z80,有些工程对耐腐蚀性能有更高要求的,会要求120克、275克甚至500克每平方米,像华为E2C项目、深圳地铁9号线项目等,都是设计的高锌层铁皮,所以具体选用的镀锌层厚度要按图纸设计要求。
在具体现场检测时,我们一般是选用涂层测厚仪(铁基探头的)来测量镀锌层的厚度, 这个80克是指板材双面锌层之和达到80克。
镀锌厚度测量,一般是每一种规格的板抽3块,在镀锌钢板上面积不大于1cm²的考察面正反面各做3次镀锌厚度测量,所得的测量平均值为局部镀锌厚度,在该钢板上测出的5次局部镀锌厚度的平均值为其平均镀锌厚度。涂层测厚仪测出的结果是厚度,单位是µm,镀锌层重量=厚度×7.14。这个厚度的单位用µm,得出的重量的单位就是克,实际上这个7.14就是锌的密度值
抗震支架是与建筑结构件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它的组成部分主要是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那么在安装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要知道抗震支架的承重架距离不应大于管廊支架的最大间距,一般管道的最大间距是按照强度条件及刚度条件计算来解决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取最小值。如果有压力脉动的管道,要按所要求的管道固定频率来决定管廊支架的距离,避免发生共振。要尽量利用已有的土建结构的构件支承,也就是管廊的梁柱上支承。 做柔性分析的管道,管廊支架位置根据分析决定,并考虑支承的可能性。在垂直管段弯头附近,或在垂直段中心以上做承重架,垂直段长时,可在下部增设导向支架。在集中荷载大的管道组成件附近设承重架。尽量使设备接口的受力减小。如管廊支架靠近接口,对接口不会产生较大热弯矩。考虑维修方便,拆卸管段时最好不要做临时支架。
管廊支架的位置及类型应尽量减少作用力对被生根部件的不良影响。应将输送脉动流体的管道及传递机械振动的管道的管廊支架限制在独立的地面结构和独立的基础上,否则应对相关结构、建筑物等进行细心和全面的分析,以保证它们具有非共振频率和足够的强度,且振幅在较小的范围内。一般不在水平布置的弯头、弯管上作支托点,避免局部应力增加及影响吸收热膨胀的效果。在垂直面上布置的弯头上做支承架倒是常见的,但特别重要的高温管道则不能这么做。
今年5月12日,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会议通过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明确新建、改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达标要求及措施,规范已建成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加固和维护,加强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压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日予以公布(2021.8.4),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 重点内容
没有设置抗震支吊架的,可能违法;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建设工程需要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对存在严重抗震安全隐患的建设工程进行安全监测,并在加固前采取停止或者限制使用等措施。(PS:已建成的工程一个也不能少,改造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施工单位违反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4%罚款;工程不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负责返工、加固,并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建设单位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降低工程抗震性能的,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施工单位未取样送检或者使用不合格隔震减震装置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设计单位未按超限高层抗震设防审批意见进行施工图设计、未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抗震设防专篇、未按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隔震减震装置属于主体结构施工,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通过信息化手段或者在工程显著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等方式,公示抗震加固时间、后续使用年限等信息。
说起抗震支架,很多小伙伴是既熟悉又陌生,因为现在自己做的很多工程都被审图或总工提出要做抗震支架,而我们得常规操作呢就是自己就在设计说明中写两句,图集号附上,即插即用。毕竟时间紧,任务重,小编也很是理解。所以小编在此为忙碌的你针对抗震支吊架做一个梳理。
参考规范: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参考图集:16D707-1《 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
为何要设置抗震支架呢?
传统支吊架仅承受竖向荷载,发生地震时侧向摆动大,极易破坏临近设施,造成建筑机电工程系统遭受损坏,加大后期维护难度。
抗震支吊架在安装形式上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把地震时的纵向力和横向力进行综合承载,改变管线系统动力特性由柔变刚。使设备、管道更牢固,减少因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PS如果还想接着深挖道理,请移步结构相关公众号~
何时需要使用抗震支吊架?
依据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第1.0.4条(强条)规定抗震设计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第7.1.2条规定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
纳尼?60mm得电气配管,我知道;150N/m确定是电气术语么,那我们就转换成电气人词汇。
根据G=mg 已知G可求得质量m1KN=1000/9.8=102.04kg 按100kg算150N/m=15kg/m 所以结论就是超过15kg/m(桥架+电缆的重量)就需要做抗震支架
桥架的也不能忘
工厂常用数据设备手册XQJ-C非花孔电缆托盘:P13611.100*50mm——5.2kg/m2.150*75mm——7.2kg/m3.200*100mm——11kg/m4.300*150——16kg/m
结论一目了然1,只要桥架大于300*150mm的规格,就是必须要做抗震支架了。2,如果小于的话,那就加上电缆的重量看是不是超15kg/m。
3,如果母线槽大于250A就要做抗震支架了。
机电设备安装抗震措施说明
依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本工程抗震设防列度为7级。
1、配电箱(柜)、通信设备的安装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1)配电箱采用螺栓与预埋件连接,加设弹簧金属垫片并有防松装置,安装螺栓满足抗震要求。
2)靠墙安装的配电柜、通信设备机柜底部安装应牢固,当底部安装螺栓和焊接强度不够时,应将顶部与墙壁进行连接。做法见图集16D707-1 P12;
3)当配电柜、通信设备柜等非靠墙落地安装时,根部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做法见图集16D707-1 P13;
4)壁式安装的配电箱与墙壁之间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连接;
5)配电箱(柜)、通信设备机柜内的元器件应考虑与支承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元器件之间采用软连接,接线处应做防震处理;
6)配电箱(柜)面上的仪表应与柜体组装牢固。
2、安装在吊顶上的灯具,应考虑地震时吊顶与楼板的相对位移。 灯具吊顶安装做法见图集16D707-1 P16。
3、配电导体需满足:
1)采用电缆或电线;
2)当采用硬母线敷设且直线段长度大于80m时,应每50m设置伸缩节;
3)在电缆桥架、槽盒内敷设的缆线在引进、引出和转弯处,应在长度上留有余量;
4)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地震时被切断的措施。
4、缆线穿管敷设时宜采用弹性和延性较好的管材。
5、引入建筑物的电气管路敷设时应满足:
1)在进口处应采用挠性线管或采取其他抗震措施;
2)当进户井贴邻建筑物设置时,缆线应在井中留有余量;
3)进户套管与引入管之间的间隙应采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
4)管线引入、引出建筑物做法见图集16D707-1 P23。
6、电气管路不宜穿越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满足:
1)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敷设时宜靠近建筑物下部穿越,且在抗震缝两侧应各设置一个柔性管接头;
2)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在抗震缝两侧应设置伸缩节;
3)抗震缝的两端应设置抗震支撑节点并与结构可靠连接;
4)管线穿越抗震缝做法见图集16D707-1 P21;。
7、电气管路敷设时应满足:
1)当线路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应使用刚性托架或支架固定,不宜使用吊架。当必须使用吊架时,应安装横向防晃吊架;
2)当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穿越防火分区时,其缝隙应采用柔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并应在贯穿部位附近设置抗震支撑;
3)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的直线段部分每隔30m应设置伸缩节。
8、配电装置至用电设备间连线应满足:
1)采用软导体;
2)当采用穿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敷设时,进口处应转为挠性线管过渡;
3)当采用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进口处应转为挠性线管过渡。
9、抗震支吊架设计范围:
1)≥DN60的电气配管,重力≥150N/m的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及母线槽,或重力超过1.8kN的其它设备;
2)对于重力小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长度小于300mm的悬吊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计;
3)间距要求:刚性管道(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m,纵向抗震支吊架不得超过24m;柔性管道(非金属管道)侧向 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6m,纵向抗震支吊架不得超过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