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震支吊架:与建筑结构件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示意图如图1:1- 长螺杆;2- 设备或管道等;3- 螺杆紧固件;4- C 型槽钢;5- 快速抗震连接构件;6- 抗震连接构件图1 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2)侧向抗震支吊架:斜撑与管道截面平行的抗震支吊架。示意图如图2:
1- 斜撑;2- 抗震连接件;3- 锚固件;4- 螺杆锚固件;5- 承重吊杆;6- 管道图2 侧向抗震支架示意图
(3)纵向抗震支吊架: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垂直的抗震支吊架。示意图如图3:
1- 斜撑;2- 抗震连接构件;3- 锚固件;4- 螺杆紧固件;5- 承重吊杆;6- 管道图3 纵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4)单管(杆)抗震支吊架:同一根承重吊架和抗震斜撑组成的抗震支吊架。示意图如图4:11- 螺杆紧固件;2- 专用槽钢;3- 管道或设备图4 单管(杆)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5)门型抗震支吊架:由两根及以上承重吊架和横梁、抗震斜撑组成的抗震支吊架。示意图如图5:
1- 结构体;2- 长螺母;3- 长螺杆;4- 方垫片;5- 槽钢紧固件;
6- 膨胀螺栓;7- 抗震连接构件;8- 槽钢;9- 快速抗震连接构件图5 门型侧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大于DN65mm的所有管道;(2)所有防排烟系统管道;(3)所有直径大于0.70m的圆形风管;(4)所有截面积大于0.38㎡的矩形风管;(5)重量在15kg/m及以上的电线桥架;(6)所有门形吊架。
(1)刚性连接金属管道长为24m,侧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12m,先于两端加设侧向支撑,再依次按12m 设置侧向支撑(见图6)。
1-抗震支吊架图6 水平直管段中部增设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2)刚性连接金属管道长为36m,按最大24m 的间距依次设置纵向支撑,直至所有支撑间距均满足要求(见图7)。1-抗震支吊架;2- 纵向抗震支吊架;图7 水平直管段纵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3)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加固点允许纵向偏移,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大于最大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大于其宽度的两倍(见图8)。
1-抗震支吊架图8 刚性连接水平管道纵向示意图
(4)纵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24m,侧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12m,则双向抗震支吊架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为:(24+12) /2+0.6=18.60m。详见图9。
1-侧向抗震支吊架;2- 抗震支吊架;3- 纵向抗震支吊架图9 水平直管段纵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5)当水平管线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线距垂直管线600m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大于0.15m 应设置抗震支撑(见图10)。1-侧向抗震支吊架;2- 柔性连接;3- 地面设备;4- 抗震支吊架
图10 管线与设备连接时抗震支吊架设置示意图
4.1 施工步骤
测量→下料→吊点栓胀安装→垂直向吊杆安装→横担(或管卡)安装→侧向、纵向加固件安装。
4.2 操作要点(1)管道和电线套管允许纵向偏移,但不得超过最大侧向支撑间距的1/6;风管允许偏差,但不得超过风管风度的2倍。(2)水平管道在90°转弯时,需设抗震支吊架;其他角度转弯长度大于抗震设计间距的1/16 时,需设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3)计算水平地震力荷载时,只需满负荷重量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4)抗震吊架不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当把热胀冷缩因素考虑在内时,纵向吊架应在构件选型上考虑所选型号应能抵抗管线热胀冷缩应力。(5)保温管线的抗震吊架管码需按保温后的尺寸考虑,门型吊架用于保温风管、水管亦按此考虑。(6)用于刚性的管道抗震支撑不能安装于建筑的不同结构部位或功能部位,否则会因地震作用而产生不同的位移。(7)单管抗震支撑双向侧向或纵向或具有侧/ 纵向作用的拐点抗震支撑,应直接与管线或电线套管连接。应注意支管或小一级管线的支撑不能作为主管的抗震支撑,即不能作为另一方向(主管)的支撑。(8)管线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沉降位移设计。(9)侧/ 纵向斜撑安装的最佳垂直角度为45°,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10)对水、电、风系统的单管或多管共用门型吊架,无论侧向/ 纵向斜撑,斜撑偏离中心线2.5°时不会影响其承载力。
4.3抗震支吊架的施工依据 抗震支吊架在地震中可对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电气管线系统提供充分的保护,所以抗震支吊架在任何时候、任何安装角度都须大于地震力。水平方向的为提高抗震支撑的使用效率,应于 90° 弯头处 0.6 m 以内设置抗震支撑,尽可能达到“双作用”的效果。“双作用”支撑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承载力大于侧向与纵向荷载的总和;
(2)“双作用”支撑应由直接与管线或线缆套管连接(双作用不适用于门形吊架);(3 )“双作用” 支撑的间距要求(图震负荷可由两个不同方向的抗震支撑承担,即侧向抗震支撑承担侧向负荷,纵向抗震支撑承担纵向负荷。所有抗震支撑须和结构体作可靠连接。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柱板作刚性连接,与钢结构作柔性连接,且须经设计人员验算。
抗震支架
施工
做抗震支架工程,必须要谨遵规范的施工管理,强化施工工程管控,合理的施工流程,先进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我们就必须要求施工团队做好抗震支架的施工部署工作。
抗震支架项目的施工部署
施工技术准备
(1)根据工程特点认真做好图纸自审、会审,并作好记录,充分了解设计意图。 (2)施工前,安排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工人进行专项交底、工程内容交底、工艺流程交底,使所有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熟悉所综合支架构件的性能、特点、要求。 (3)通过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后,分部位、按区域及时绘制出支架组装大样图,并现场进行安装指导教学。 (4)根据图纸做好施工预算及各种设备、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的统计,提交物资部门,经批准后进行物资的采购加工定货,确保各项物资按时到场。
深化设计
设计流程:熟悉设计图→设计图纸的会审→各专业的协调→深化设计→设计单位、建筑设计单位相关结构设计会签(如有问题返回各专业的协调后修改)→图纸报审→交付施工。
劳动力准备
为了确保本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目标的实现,达到保障施工进度和劳动力投入需要的目的,劳动力的投入按阶段配备,安装工程在主体施工和粉刷施工时必须服从土建工程的工期安排,随着土建的进度和工作量的增减及时调整劳动力的配备,确保完成节点工期目标。
现场临时设施及办公暂设布置
(1)现场办公室整齐,上墙表齐全,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2)各项管理制度齐全,档案整理及时完整,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施工机械准备
(1)根据本工程总体施工部署并结合各分部分项施工顺序,拟定施工机械出场计划,按计划要求安排精良的机械设备进场,进行保养和调试。 (2)对于小型施工机械设备,则根据工程各施工阶段施工进度实际需要进行经济、合理地配置,有计划组织进场。 (3)所有机械设备进场后均事先规划适当的位置停放,小型设备则在库房内集中储蓄备用。
抗震支架施工可划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施工图定位,抗震支架支架地面拼装。 第二阶段:分层、分区域抗震支架吊装。在此阶段,应协调各专业交叉作业时间,处理好管道布置与交叉走向。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 第三阶段:各专业管道安装阶段的配合工作。 第四阶段:调试和竣工验收。
同时,必须关注并确定施工现场上劳动力、材料、成品、半成品、机械的需求量和调配情况,以及现场临时设施的数量,在按规范施工的前提下避免工期延误的发生。
◈施工部署总结1、认真审核、熟悉施工图纸,做好图纸会审。2、对施工班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安全交底。 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划分施工区域,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劳动力,具体细化到每道工序的作业部位及作业时间。 4、根据工程的需要选派熟练工人;特殊工种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 5、劳动力使用计划的人数;6、施工投入机具设备:脚手架、手枪钻、电锤、电动扳手、切割机、卷尺、电线插板等。机具数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工期要求调整。7、安装流程:施工准备→材料、设备及部件检验→现场确定施工位置→材料进场→材料报验→照安装说明组装部件→打样→验收合格→下料→安装→调试稳固→交付验收。
小编建议在安装后,施工人员先自行检查安装的支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牢固可靠,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再由班组其他人员检查是否合格,再由专职技术人员来进行终检,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实行,以确保抗震支架安装质量。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入抗震支架行业交流群
抗震支架产业链交流群
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加入END
抗震支架深化设计是现场安装质量保障的根本,一般情况下成品抗震支架就是生产厂家直接生产出的抗震支架成品定型产品,然后再有施工人员进行现场的施工安装。抗震支架安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安装抗震支架前,需要抗震支架的布置图设计和选型设计,而这些深化设计也就能保证成品支架可以顺利进行安装,直接也会关系到安装的相关质量和现场管理的重要保障情况;安装抗震支架时也需要有完备的图纸,而这些图纸又包括平面图和支架详细图等,甚至还包括有支架计算书等; 2、安装抗震支架时需要能够遵守电上、风中、水下、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弱电避强电和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及不用经常检修管让需经常检修管的原则,不但能够让抗震支架平行布置在电气设备管线的上方,而且还得至于通风空调风管中间层上。3、安装抗震支架时要遵守受力可靠和稳定的原则,想要实现这些就需完备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集等,当能把所受力构件给全面实现拼装刚性配合后,就能连接无位移和无阶调节,这样也能保证抗冲击和振动性能够增强支架节点的抗剪能力。4、安装抗震支架时要遵守能将各个综合支吊架进行协调好原则,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室内空间的标高良好兼容性,甚至还能实现各专业也能共用同一吊架,在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基础上,就能让各专业管束得以良好的紧固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