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撑的应用广泛,包括建筑物的供水,供暖通风和空调,电气,煤气,消防等,因此对地震支撑的施工要求将更加严格。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工艺流程:测量,锚定螺栓定位,切割,主要起重部件的安装,横向/纵向支撑的安装,加劲装置的安装。 2.操作准备:施工人员应认真研究安装工程的使用说明书,掌握抗震支架和吊架安装的技术规范,操作程序,质量验收标准及其他有关规定。 3.测量和地脚螺栓的定位:主要测量从安装点到地面的管道高度,以确定全螺纹吊杆的长度,加硬槽钢的长度和对角撑槽钢的长度;确定用于钻孔的膨胀锚固螺栓的位置。 4.切削材料: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全螺纹吊杆,加强槽钢和斜撑槽钢的长度,然后进行切割。切割后,在切口上喷涂金属锌喷涂剂,以避免切口腐蚀。 5.主吊装部分的安装:根据主吊装膨胀螺栓的位置钻孔,然后安装膨胀锚栓和主吊装部分。 6.安装横向和纵向支架:找到横向和纵向支架的膨胀锚栓的位置,钻孔,然后安装横向和纵向支架。 7.加劲装置的安装:加劲装置的安装间距应符合相应要求。 运作 1.严禁在安装过程中用力挤压地震支撑物挤压其他管道货物,改变垂直吊架的角度,以免影响其他管道的使用功能和地震支撑物的抗震效果。 2.在安装抗震支架过程中,吊线应完整。螺栓,六角螺母和悬挂装置之间的连接应牢固牢固。
一、抗震支架安装施工步骤 测量→下料→吊点栓胀安装→垂直向吊杆安装→横担(或管卡)安装→侧向、纵向加固件安装。
二、抗震支架安装工法特点 1、抗震支架安装过程无需焊接和钻孔。可方便地进行拆、改调整,拆卸下的配件和槽钢都可重复使用,对材料造成浪费极小。 2、抗震支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各专业可共用一架吊架;可充分利用空间,使各专业的管线得以良好的协调。 3、抗震支架安装速度是传统支架安装做法的3~5倍,制作安装成本是传统支架做法的二分之一。在符合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各专业和工种可以交叉作业,大大提高工效,缩短支吊架的安装工期。 4、抗震支架整套系统都经过了严格的各类测试,并有国际权威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书(如:抗冲击测试、动负载测试、防火测试、VDS认证等)。符合ISO9001,ISO14001标准。保证整套系统完整性与支吊架的稳定性。 5、抗震支架标准组件种类多样,可供多种选择。因而保证了不同条件下各类支架的简便性、适用性及灵活性。 6、抗震支架在施工过中无需使用电焊和明火,不会对环境和办公造成影响。
三、抗震支架安装操作要点 (1)管道和电线套管允许纵向偏移,但不得超过最大侧向支撑间距的1/6;风管允许偏差,但不得超过风管风度的2倍。 (2)水平管道在90°转弯时,需设抗震支吊架;其他角度转弯长度大于抗震设计间距的1/16时,需设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 (3)计算水平地震力荷载时,只需满负荷重量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4)抗震吊架不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当把热胀冷缩因素考虑在内时,纵向吊架应在构件选型上考虑所选型号应能抵抗管线热胀冷缩应力。 (5)保温管线的抗震吊架管码需按保温后的尺寸考虑,门型吊架用于保温风管、水管亦按此考虑。 (6)用于刚性的管道抗震支撑不能安装于建筑的不同结构部位或功能部位,否则会因地震作用而产生不同的位移。 (7)单管抗震支撑双向侧向或纵向或具有侧/纵向作用的拐点抗震支撑,应直接与管线或电线套管连接。应注意支管或小一级管线的支撑不能作为主管的抗震支撑,即不能作为另一方向(主管)的支撑。 (8)管线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沉降位移设计。 (9)侧/纵向斜撑安装的最佳垂直角度为45°,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0)对水、电、风系统的单管或多管共用门型吊架,无论侧向/纵向斜撑,斜撑偏离中心线2.5°时不会影响其承载力。
森基小编总结:抗震支架一天能安装多少套?这个要看建筑物是钢结构还是框架架构,框架架构,2个人一组,一组一天可以安装30套左右。钢结构一天可以安装20套左右。
▪ THE END ▪
抗震支吊架/成品支吊架/管廊支吊架/柔性防火棉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东固稳 中国抗震支架大品牌!用生工系理工男的标准,内外兼修做好抗震支架
所有给排水系统为防止地震时给排水管道系统及消防管道系统失效或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等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对直径≥DN65的管道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安装示意图如下:暖通专业为防止地震时风管系统及空调管道系统失效及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及5.1.4条为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所有直径大于0.7m的圆形风管系统;所有截面积大于0.38m2的矩形风管;大于DN65的所有空调水管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风管的侧向支撑最大间距9米,纵向支撑最大间距18米,(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安装示意图如下:电气专业为防止地震时电力系统失效、短路及起火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0.4及7.4.6条为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本项目重力超过1.8kN的设备;内径大于等于DN60mm的电气配管;15Kg/m或以上的电缆桥架、电缆梯架、电缆线盒、母线槽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刚性电力线管侧向支撑最大间距为12m,非刚性电力线管侧向支撑最大间距为6m,刚性电力线管纵向支撑最大间距为24m,非刚性电力线管纵向支撑最大间距为12m。(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安装示意图如下:抗震支架必要性的误区和解读?误区1:有结构抗震,还须抗震支架么?解读:结构抗震是基础,抗震支架是内核。国内外历次地震的历史数据表明,忽略抗震支架,因其次生灾害如坍塌、火灾、爆炸、气体泄露等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高达七成。误区2:我所在的区域几十年似乎都没有地震过,没有必要抗震支架吧?解读:这是一个常识错误,打开“中国地震信息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属于多震地带,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汶川地震告诉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防患于未然”,抗震支架保护的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在发达国家,机电设施都需要做抗震设计,在日本连家居都有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误区3:目前有很多建筑还没有装上抗震支架,我可以不装么?解读: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将建筑抗震支架纳入抗震设计范围之内,汶川地震后,国家先后多次修订结构抗震标准,又在2014年正式颁布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明文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该标准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也就意味着2015年8月份之后的建筑必须要进行抗震支架设计。这是一个时间分水岭,属于国家意志和战略要求,不可掉以轻心,否则担责。误区4:做抗震支架,势必要增加预算,业主方不同意怎么办?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是由国家住建部颁布的强制性执行标准,日前很多省市也在作宣导和要求,意在“减轻地震破坏,防止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既然是强标,设计院必须要做到设计,业主方也须列出预算,将来也是建筑物验收和承保的必要条件。这丝毫不容“偷工减料”,将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势必也会追究到相应的责任,而且现在属于“终身责任制”。抗震支架的预算在整个造价里并不高,切勿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