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的作用是为了保护管道系统安全运行,其广泛应用于机电抗震、地下综合管廊、地铁、暖通、给水及消防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在这些领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多次强调,安装得是否专业负责对支架发挥作用影响很大,因此安装施工团队必须要经过统一培训方能上岗。下面我们来了解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系统几大部件的安装流程。
01后置式管架安装流程:单管侧向抗震支吊架由于槽钢螺母与受力槽钢在接触面上采用了锯齿状构造,其连接受力是锁键的机械连接,能有效防止扣件与槽钢产生滑动位移导致支架变形甚至失效。槽钢螺母与六角螺栓只需要对准,然后用扳手按标准的扭紧扭距扭紧即可,施工非常方便。单管侧向抗震支吊架的后置式管架安装按照图纸标识安装。
02槽钢及其配件安装流程:管卡分为通用管卡和半圆的两片式管卡。轻型管道一般使用通用管卡,管卡是两个半圆形,两半圆通过螺栓旋紧后把管道箍紧固定,在管卡与管道间有橡胶垫,橡胶垫可以直接卡在管卡上而不易掉落,起到防振、防滑作用。通常对于重型管道使用两片式管卡,由于两片式管卡能直接把重量固定在槽钢上,而且不会产生额外的弯距,所以承载力要更高,其中间同样可以卡上橡胶垫,起到防振、防滑作用。通用管卡与槽钢通过螺杆和连接件固定,螺杆是全牙螺杆,可以根据单管侧向抗震支吊架安装的需要任意切取所需长度,同时便于调节管道标高。
03管卡安装流程:单管侧向抗震支吊架嵌入槽钢螺母,旋转四分之一圆周后,延槽身移动使螺母固定在槽内所需位置安装连接件连接其他构件。在施工中管架结构形式主要由管道的空间位置结构、管道直径大小、固定点的基材材质,单管侧向抗震支吊架管道内的介质以及管道的使用技术特性决定,需要进行二次深入设计。
综上所述即为单管侧纵向抗震支吊架各大部位件的安装流程。要注意的是单管侧纵向抗震支架售后有保障的安装公司会把所有明管,均采用装配式管架,用锚栓进行后置固定,所有支架采用六角螺栓、螺母和连接件连接,不需要现场焊接,单管侧纵向抗震支吊架可以在任意准许位置固定。据安装现场的位置状态情况,管径大小、管道系统选用合适的支吊架系统通过槽钢、连接件、管夹、六角螺栓和螺母组合成各种管架构件。
关注管廊建设;洞悉城市变化!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抗震设防烈度6789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0.10(0.15)g0.20(0.30)g0.40g注:g 为重力加速度。<> >依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设计范围为:3.1.6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以建筑结构设计为基准,对其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构件和部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设防。对重力不超过1.8kN 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超过300mm 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设防。a) 给水、消防、空调水管道系统抗震支撑设计范围:室内给水、消防、空调水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DN65mm的管道系统。b) 电 系统管道及电缆桥架系统抗震设计范围:管径大于或等于DN65mm的电线套管。150N/m及以上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c) 空调、通风、防 烟管路系统抗震支撑设计范围:矩形截面面积≥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所有防 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 >2.抗震加固节点的设置与安装要求:(1)每段水平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侧向抗震加固节点。(2)当两个侧向抗震加固节点间距超过 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加固节点。(3)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加固节点,当两个纵向抗震加固节点距离超过 设计间距时,应按要求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加固节点。(4)抗震加固节点的斜撑与吊架的距离不得超过0.1m。(5)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加固点间允许纵向偏移,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超过 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线槽不得超过其宽度的两倍。(6)水平管线在转弯处0.6m 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加固节点。若斜撑直接作用于管道,其可作为另一侧管道的纵向抗震加固节点。(7)当水平管线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线距垂直管线600m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超过150mm 应设置抗震支撑。(8)所有抗震加固节点必须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线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沉降位移。(9)水平管道在安装柔性补偿器及伸缩节的两端必须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加固节点。(10)侧向、纵向抗震加固节点其斜撑的安装垂直角度宜为45º,且不得小于30º。(11)沿墙敷设管线当设有入墙的托架且管卡能紧固管道四周时,可将其作为一个侧向抗震支撑。(12)单管(杆)抗震加固节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距离立管0.6m 范围内在水平管道上应设置抗震吊架;b)立管长度超过1.8m 时应在其顶部及底部设置四向抗震加固节点,当长度大于7.6m 时应在中间加设抗震加固节点;c)当立管通过套管穿越结构楼层时,不需要设置抗震加固节点;d)当管道中安装的附件自身质量超过25kg时必须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加固节点。(13)门型抗震加固节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e)门型抗震加固节点至少需要一个侧向抗震支撑或两个纵向抗震支撑;f)同一承重吊架悬挂多层门型吊架,根据需要对承重吊架分别独立加固并设置抗震斜撑;g)门型抗震加固节点侧向及纵向斜撑应安装在上层横梁或承重吊架连接处;h)当管道上的附件重量质量超过25kg且与管道采用刚性连接时,或附件质量为9kg~25kg 且与管道采用柔性连接时,必须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撑。<> >施工实例:(1)电 -电缆桥架(侧向抗震支撑):(2)电 -电缆桥架(侧-纵向抗震支撑):(3)消防-消防喷淋(侧向抗震支撑):(4)消防-消防喷淋(侧-纵向抗震支撑):(5)暖通-空调风管(侧向抗震支撑):(6)暖通-空调风管(侧-纵向抗震支撑):(7)暖通-空调水管(侧向抗震支撑):(8)暖通-空调水管(侧-纵向抗震支撑):
1.抗震支架发展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建设部对原来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改,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2014年10月9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GB50981-2014,从2015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抗震支架设计基本要求:标准是使建筑给 水、供暖、通风、空调、燃 、热力、通信、消防、防 烟等工程设施要抗震,以防发生二次伤害经抗震加固后的建筑给水 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燃 、热力、电力、通讯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机电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2.发展趋势 近年来以来,伴随着科学水平以及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安全更加重视。去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十九大报告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党为谁服务、怎么服务。下面的话,地震系统也将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放在 要位置。争取到2030年,我国要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 在党和 的高度重视下,尤其是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建筑机电系统的抗震设防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大部分从业人员对于建筑抗震支吊架的认知也是越来越深入了。在近几年的建筑结构工程中,越来越多的机电系统安装都开始采用了抗震支吊架,这已经成为机电系统安装施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现在,国家已有明确规定,并 了相关的标准,要求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项目强制进行抗震措施,这也就意味着建筑结构机电系统的抗震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以及使用,它所带来的市场效应特别巨大。相信今后我国的抗震支吊架系统将会更加完善,人们的住房安全也将会有更高的保障,让我们的居住场所变得更加安全。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幸福。 抗震支架现如今已经是强制安装,这体现出国家对抗震的重视,对抗震支架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高,抗震支架发展趋势是一片光明,因为他和我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