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抗震:通俗点讲就是,机电系统的管线、设备等,抗击地震的措施要求。不难发现,在新出的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中,都会多出来一个章节:抗震设计。
针对必须设置机电抗震支架的项目,具体要求是:机电抗震设防烈度为6级及以上地区项目。也有个限制:地震等级9级以上或者特殊要求的建筑不适用。
那么我们经常说到的抗震支架,在实际项目应用中,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抗震支架应用特点1.节约成本:能有效节约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与建设单位的维护成本。2.标准化产品:采用工厂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产品质量。3.坚固耐用:采用科学的结构设计,机电设备抗震支架,加强承载能力、减轻支吊架本身重量,消防抗震支架,延长结构使用年限。4.安装效果美观:精致、简约的安装外观效果,提升建筑品质。5.简易安装:只需少数几人手工安装,简易 低碳,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施工人员、缩短工期。6.节约能源:节约钢材使用量,减少能源消耗。7.施工安全:施工无火花、无切割,消灭施工安全隐患。8.保护环境:无现场切割、涂装、焊接,风管抗震支架,减少环境污染。
设置抗震支架之后,机电系统可以做到:小震不损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END
往期回顾
●机电安装过程管线如何综合 布策划?
●抗震支架在未来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吗?●为什么反复强调抗震支架应用于工程中的作用?●浙江省抗震支架检测有补贴了!
抗震支架规范要求是国家强制规定。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公告批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981-2014,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目前,国内安装抗震支架主要依据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此规范中对抗震支架是否强制安装,需进行安装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建筑机电工程中,抗震支吊架已开始强制使用,但是很多工程朋友对此还比较陌生,因为一直以来建筑在设计中基本不考虑机电的抗震,抗震支吊架也从没用过。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建筑机电行业在抗震领域有了国家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抗震支架的设置和设计。
众所周知,在全球发生的地震中,因次生灾害致人伤亡的比例占44%,而原生灾害致人伤亡的比例为31%!原生灾害是指:地震发生时,因建筑物坍塌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次生灾害是指:伴随直接灾害同时发生或由其引发的其他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火灾、爆炸、燃 泄漏等。次生灾害是比原生灾害更可怕的存在。1947年,NFPA13 次规定建筑自动喷淋消防系统的抗震支架设计方式,也就是说美国 早是在消防领域开始了抗震领域的设计要求。随后在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又开始全面定义了建筑机电抗震支架系统,应用于水、暖、风、电等机电设备的抗震需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前,中国并未有具体的抗震设备制定标准和要求,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对于建筑机电系统的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国家制定了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的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机电抗震支架系统的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该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技术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医院、学校、大型商场、居民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在中国,建筑物及其附属结构的防震抗震已经刻不容缓,对建筑机电抗震设计须迅速提高认识,这对于建筑物的抗震减灾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GB50981-2014 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规范》(国家标准):
依据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抗震支吊架的定义是: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经抗震加固后的建筑给水 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燃 、热力、电力、通讯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本规范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
3、《CJ/T 476-2015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
4、《CECS 420:2015抗震支吊架安装与验收规程》(协会标准)
哪些项目需要设置机电抗震支架:
第1.0.4条(强条)规定抗震设计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不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机电工厂抗震设计。
抗震支架设计的要求:
设置抗震支架之后,机电系统可以做到:小震不损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抗震支架的要求:
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
(1)采用成品构件(注意:是成品,而非现场拼凑); (2)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3)抗震支吊架应根据其承受的荷载进行抗震验算。
哪些地方需要使用抗震支吊架?规范中机电部分,强制要求(来源于规范):
1、给 水部分:
(1)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DN65 者,当其采用吊架固定时,应按规范第8章的要求设置抗震支承; (2)8 度、9 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 水立管其直线长度超过50m 时宜采取抗震动措施,其直线长度超过100m 时,应采取抗震动措施; (3)8 度、9 度地区建筑物中的给水泵等设备应设防振基础,且应在基础四周设限位器固定,限位器应经计算确定。
2、暖通部分:
(1)管道不应穿过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须在抗震缝两边各装一个柔性管接头或在通过抗震缝处安装“门”形弯头或设伸缩节; (2)锅炉房、制冷机房、热交换站内的管道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撑,多根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300mm 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吊架; (3)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 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0m 的风道可采用抗震支吊架,风道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和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4)防 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其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强条)
3、燃 部分:
(1)对于内径不小于25mm 的燃 管道应进行抗震设计; (2)燃 管道通过隔震层时,应在室外设置阀门和切断阀,并设置地震感应器,地震感应器与切断阀联锁; (3)在建筑高度大于50m 的建筑内,燃 管道应根据建筑抗震要求,在适当的间隔设置抗震支撑。
4、电 部分:
(1)重要电力设施可按设防烈度提高1 度进行抗震设计,但为8 度及以上时不再提高; (2)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 的电 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 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 (3)设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共用天线等,应设置防止因地震导致设备或其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强条)
1.抗震支架发展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建设部对原来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改,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2014年10月9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GB50981-2014,从2015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抗震支架设计基本要求:标准是使建筑给 水、供暖、通风、空调、燃 、热力、通信、消防、防 烟等工程设施要抗震,以防发生二次伤害经抗震加固后的建筑给水 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燃 、热力、电力、通讯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机电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2.发展趋势 近年来以来,伴随着科学水平以及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安全更加重视。去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十九大报告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党为谁服务、怎么服务。下面的话,地震系统也将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放在 要位置。争取到2030年,我国要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 在党和 的高度重视下,尤其是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建筑机电系统的抗震设防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大部分从业人员对于建筑抗震支吊架的认知也是越来越深入了。在近几年的建筑结构工程中,越来越多的机电系统安装都开始采用了抗震支吊架,这已经成为机电系统安装施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现在,国家已有明确规定,并 了相关的标准,要求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项目强制进行抗震措施,这也就意味着建筑结构机电系统的抗震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以及使用,它所带来的市场效应特别巨大。相信今后我国的抗震支吊架系统将会更加完善,人们的住房安全也将会有更高的保障,让我们的居住场所变得更加安全。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幸福。 抗震支架现如今已经是强制安装,这体现出国家对抗震的重视,对抗震支架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高,抗震支架发展趋势是一片光明,因为他和我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